購物車

擂茶故事

公司簡介

擂茶故事

擂茶為客家人特有的飲食文化,客家人的稱呼由來源自於久遠的年代(唐朝式微),先人從中原(山西、陝西)南遷途中暫居河南,當地人問道:客人哪裡來?客人為何人?欲往何處去?先人回答:我從中原來,欲往南方去,問我為何人?今為暫留客居人家,姑且稱我為客家人罷!(在外做客之人家)。


為什麼客家人習慣吃擂茶?原因為過去客家人因為戰亂、遷徙、在外做客,物資缺乏,友人來訪欲盛情招待,無奈家中只有少許穀糧,深恐招待不周,因此將穀糧炒熟與少許茶葉置於擂缽中慢慢細磨,回想北方家中常食用的麵茶,磨細之後用熱水沖泡,頓時香味四溢,原本少許糧食經過巧思改造為可充飢且解渴的擂茶。因擂茶裡有五穀雜糧與茶葉共食,故稱「喫茶」、「食茶」。


擂茶文化在台灣大約是於民國37年戰後從廣東省河婆縣一帶移民來的客家人,將擂缽與擂棍跟隨逃難的腳步來到本島,目前大約分布於桃、竹、苗、花東一帶。璞鈺將先人克勤克儉的精神及善巧方便的巧思,將傳統的擂茶文化帶入養生健康的領域。並且嚴選食材、經科學比配,製作人體吸收最大效益的養生擂茶。


記得第一次品嘗擂茶大約是民國86年間,一位師姐遠嫁香港後,舉家遷返新竹縣竹東鎮,家中安置佛堂並請法師助緣,自己因此承佛祖因緣結識一位鶴髮童顏的長者(師姐的婆婆)。


見她瘦小卻又靈活的身軀,虔誠禮佛跪拜,看不出已高齡80有餘!午供完畢好戲才上場,師姐特地為來助緣的佛弟子準備了一桌豐盛的擂茶大餐,洋洋灑灑15碗的菜餚,(據說是招待貴賓才有這麼多碗),有炒豆干丁、蘿蔔乾、長豆丁、芹菜、香菜、紫蘇、九層塔....等。師姐熱情將小碗公盛了半碗的白飯,再將菜餚置於白飯上、灑上花生片,又將一旁準備好了擂缽加入少許的茶葉磨碎沖入熱水,成為茶湯;之後在將茶湯沖入飯菜中拌食......天哪!這是我這輩子最難忘懷的佳餚!


原來客家人正餐吃的擂茶是鹹味的!聽師姐敘述,只有在早上10點或下午3點吃點心(因客家人辛勤早起耕種)才會用甜食的方式食用。師姐又說:「婆婆三餐都要擂茶拌飯才吃得下」,難怪老人家80幾歲了還這麼健朗!無外乎客家人有句諺語:「一日擂茶三碗可保終日不疲倦;一天三碗擂茶可保活到九十八。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