購物車

古蹟巡禮

公司簡介

古蹟巡禮

慈天宮

縣定古蹟 慈天宮創建於清道光26年〈西元1846年〉,主神為觀音菩薩,配神為天上聖母、五穀神農、文昌帝君、三山國王、三官大帝、註生娘娘以及福德正神,諸神合祀。另外,其旁從祀淡水同知李嗣鄴、墾首姜秀鑾、姜榮華三人,以追祀三人開墾大隘之功績。佛道共和現象在臺灣廟宇雖是常見,但對慈天宮而言,卻因眾神合祀,淡化了閩粵墾民祖籍界限。

慈天宮平面格局,近似廣東客家地區典型的「雙堂二橫」型式建築,亦可見閩粵籍墾戶對原鄉的追溯與依賴。日本據臺後,慈天宮部份曾做為,新竹國語傳習所北埔分校場使用,明治31年又改為北埔公學校教室用,直到數年後,姜義豐捐贈校地才遷校,才恢復廟宇原貌。

慈天宮基地西北方為邱家祖厝所在,慈天宮擴建時右橫屋護龍部份只能建一半,而成不完全對稱的型態。其內有六支石雕龍柱及四支雕刻有民間故事的生動石柱,廂廊部分為成排方形的隔間。此外,據說慈天宮建成至今之所以甚少舉行建醮慶典,係因根據堪與明師說其為〈睡虎形〉的風水格局,故宜少驚動打擾為宜,也因此得以保存較多的原貌。〈本文轉摘自 慈天宮簡史〉


金廣福

國定古蹟 金廣福公館創建於清道光14年冬月〈西元1834年〉,至今已約有近一百七十年歷史,目前已列為國家一級古蹟。

當年漢人進入到北埔開墾時,便是以金廣福為開墾的根據地,公館為早期台灣移墾社會常見的公共建築,是佃農繳交田租給墾戶的場地,並兼作農民們聚會往來之會館。而金廣福公館的建立係因隘墾庶務之需,除了辦理佃農繳租的墾務,又兼辦隘丁領取隘費、隘糧的事務。

「金廣福公館」之構造為地上一層四合院建築,屋頂為黑瓦,正立面部份為斗砌牆面,內部則採大面積之白灰牆面,整體造型典雅樸實,內部有文物展覽及解說資料等陳設,目前由所有權人訂定規則接受預約參觀。〈本文參考自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-國家文化遺產網〉


天水堂

縣定古蹟 北埔姜屋(天水堂)為北埔聚落內最大的居民建築,是開拓北埔的大功臣,首任總墾戶姜秀巒的故居,因姜氏的郡望堂號為天水郡,故名天水堂。

天水堂以秀巒山為樂山,形勢穩定優美,為地上一層一堂六橫屋之三合院建築,部分牆外貼瓦磚,並有飛簷,內外亭間有一山門,頗具特色。前禾埕有內外之分,內禾埕為卵石鋪面,與門樓相得益彰,門樓內側的銃孔為防禦設施。

進入門樓後可看見以石板砌築的地面與牆基,石砌腳基、斗仔砌磚牆與白色灰泥所構成的牆面,正廳的格扇門以及黑色為基調的彩繪,讓整體感十分素雅,顯現客家民居樸實的一面,但又兼具精緻的美感。〈本文參考自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-國家文化遺產網〉


姜阿新宅

縣定古蹟 姜阿新宅位於金廣福公館和天水堂鄰厝,為一座以原木為主要裝潢的宅第,是北埔洋樓的代表。姜阿新古宅改良自洋房樣式,屋外石材均是採用最堅硬的青石,內部裝潢採用老烏心石木,刨光後還會透出溫雅的光澤,室內各部尺寸均符合傳統門公尺的吉利尺寸,這些風水考量與洋風融合創造出明快流暢的空間,足見設計者不凡的思考。

2012年(民國101年)姜阿新洋樓經由姜家後代子孫的共同努力,將產權重新買回,目前由姜阿新教育基金會營運,正式對外開放,星期一固定休館,星期二、三、四團體預約導覽、星期五、六、日開放購票參觀。〈本文參考自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-國家文化遺產網〉


忠恕堂

忠恕堂約建於民國11年〈西元1922年〉間,其格局雖僅為「一堂二橫」的格局,但宅屋順應基地形狀而建,在大體對稱中,仍有部分變化,形成別有特色建築型態。
宅院大門與祖堂一致且位於南北向的中軸線上,後因正對姜氏家廟的燕尾脊,犯了「泥尖煞」,故由堪與師父指點改為西南向,門屋的「分金線」對向秀巒山頂與慈天宮及天水堂的中軸線相交於此樂山。此外,忠恕堂的建築亦即具巧思,其內埕為居住的空間, 外埕則為花園,頗有書香達貴小邸之意。由於後代子孫搬遷,使得堂屋年久失修凋敝十分可惜,僅存門面與外牆稍完整貌。